close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在台灣翻成「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而原書名是「在自己的樹下」,不知為何要改掉原來名字
喪失原有的味道,連帶使內容都失了真而被想像成一本親子教育的書
很可惜。。。

雖然作者原本的用意是寫給孩子們看的
但意外也吸引許多成年讀者包括我自己
或許只要是人還活著的一天就尚有許多的疑問在心中不求甚解
也可能大人不如自己想像中的成熟
這書大概已經列入我看過最多次的一本書了
有些是因為翻譯不夠順暢的關係
有些是內容值得再三思考才能理解的問題

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作家寫給少年閱讀的16則散文作品
想向少年們傳達有關「人生想法」
如同作家在書中所說「現在,我年近六十,還活在這世上,
己經變老的自己,回到故鄉的森林中,
說不定會遇到半個世紀前的還是小孩子的我在此處等待,
準備上前來問人為什麼要活著呢?」。

不管任何時代,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總會面臨有關「生命」課題
有人平順有人苦惱,有好多好多的疑問與困惑
當那難關來時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同時也是一個已過半百的小說家生命走到此的一個回顧
就像是在「自己的樹下」
想用他的筆和文章來傳遞些什麼給徬徨有疑問的孩子
也在同樣問自己。

從每篇的小故事中敘述作者從戰敗的日本環境中成長的童年往事
一些影響他的事件、人物與記憶
每個看似簡單的疑問皆用溫柔的筆觸
提出他曾有的疑問與深刻思考後答案
於是一則則有關人生價值、讀書的方法、戰爭的意義、孩子的戰鬥方式
以及少年自殺等和「人」切身相關的問題
作者認為這些重要的觀念都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養成也影響深遠。

如同書中舉出夏目漱石的小說「心」中的一句話「當我的鼓動停止時,
如果有一個新的生命在你的胸中停駐,我就很滿足了」。
小說家是用筆來寫生命以及傳承,這是他的生存之道。

此外,作者的讀書方法深深的影響我
書裡有許多的篇幅都提到作家從小自至今的讀書習慣與方式
我覺得好像找到知音,有那麼一股力量在強化自己持續「閱讀」這件事
也同時體會到擁有這習慣是很幸福的事。

同時作者所提到的閱讀方法也變成我的習慣之一
這過程中發現許多的樂趣和連結
閱讀好像是將許多外來觀念、想法及思考不斷建立、打破及重組的工程
當它不知不覺變成自己的理念時它就影響了我變成我的一部份。

最後作者以「在自己的樹下」想說給還是小孩的自己聽的一段話做結尾,思考至此我想到作者祖母有段話「如果走進森林裡,站在『自己的樹』下,有時會遇見老了之後的自己呢?這時候,尤其是小孩子,還不曉得該怎麼跟這個人應對,所以還是不要接近比較好。」這一段話對做為大人的我們是值得好好深思,「你能說些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ader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